大荐福寺及小雁塔

大荐福寺位于西安城南一公里处,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(684年),初名献福寺。寺址原是隋炀帝作王子时的王府,入唐后又先后是襄城公主和中宗李显的宅第,其豪华可想而知,占了开化坊的南半部。武则天天授元年(690年),改名为荐福寺。
唐代高僧义净只身乘船出海,在印度游学二十五年,又历经三十余国,于武则天证圣元年(695年),回到洛阳,带回梵文经典四百余部,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。后归长安,在大荐福寺内主持佛经译场,共译经六十一部,计239卷。并写成了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、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,留下了宝贵的资料。
寺毁于唐末,后来重建时,并于安仁坊的塔院之内,规模大大缩小了。寺内有著名的小雁塔。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(707年),共十五层,约高四十五米,为密檐式砖塔。明朝关中地震时,塔身自中纵裂,上两层被震坏。现余十三层,已整修完好。游人登塔远眺,古城景色,可一览无遗。寺内尚存有金代铸的重两万余斤的大铁钟,“雁塔晨钟”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。每当夕阳西下、晚霞满天之际,走进这千年古刹,耳听那袅袅钟声,目视着巍巍宝塔,真好象回到了唐代的长安城中。
奉和荐福寺应制
[唐]宋之问
梵筵光圣邸①,游豫览宏规②。
不改灵光殿③,因开功德池④。
莲生新步叶,桂长昔攀枝。
涌塔庭中见⑤,飞楼海上移。
闻韶三月幸⑥,观象七星危⑦。
欲识龙归处,朝朝云气随⑧
【作者简介】
宋之问(?一712年),字延清,一名少连。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,一说为汾州(今山西汾阳)人。武后时官尚方监丞,中宗时为修文馆学士。宋之问的诗属对精密、音韵谐调,十分工整,与沈佺期齐名,号称“沈宋体”。
【注释】
①梵筵:佛寺中设筵,因称梵筵。圣邸:荐福寺原为唐中宗之旧宅,故称圣邸。
②游豫:游乐。《盂子·梁惠王下》载:“夏谚曰:‘吾王不游,吾何以休,吾王不豫,吾何以助?一游一豫,为诸侯度。’”
③灵光殿: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,在今山东曲阜。《文选·鲁灵光殿赋》序曰:“遭汉中微,盗贼奔突,自西京未央、建章之殿,皆见隳坏,而灵光岿然独存。”后因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。这里是说,中宗旧宅的宫殿依然如旧。
④功德池:即兴善寺东之放生池,汉时曾称为鸿泽陂。
⑤涌塔:即今之小雁塔。据《长安咸宁县志》载:“寺基周一顷五十亩,有浮图十五级,高三百余丈。景龙中,宫人率钱所立,今俗呼为小雁塔。”
⑥韶:传说舜所作之乐曲名。《尚书,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韶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这里是形容在皇帝举行的筵会上听到了十分美妙的音乐。
⑦象:指象舞,一种周初之乐,童子舞之。《诗经,周颂·维清》序曰:“维清,奏象舞也。”这里是说作者看到了十分神奇的舞蹈。
⑧云气随:《周易·乾卦》曰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作者用以颂扬圣主贤臣之遇合。
题荐福寺衡岳禅师房
[唐]韩翃
春城乞食还①,高论此中闲。
僧腊阶前树②,禅心江上山③。
疏帘看雪卷,深户映花关。
晚送门人出④,钟声杳霭间⑤。
【作者简介】
韩翃,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)人。天宝末年举进士,曾充任节度使幕僚,后官至中书舍人。为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原有集,巳散佚,明代人辑有《韩君平集》。
【注释】
①乞食:本指向人讨饭,这里是说和尚化缘。
②腊:僧人受戒后,每度过一年即称为一腊。
③禅心:佛教称寂定之心为禅心。
④门人:本指学生,这里是说僧徒。
⑤杳蔼:深暗的烟雾。
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
[唐]李嘉祐
虚室独焚香①,林空静磬长②。
闲窥数竿竹,老在一绳床③。
啜茗翻真偈④,燃灯继夕阳。
人归远相送,步履出回廊。
【作者简介】
李嘉祐,字从一,赵州人。天宝七年(748年)擢第,授秘书正字,坐事贬为鄱江令,调江阴,后入为中台郎。上元中,出为台州刺史,大历中,复为袁州刺史。有诗两卷。
【注释】
①虚室:空屋。
②磬:佛寺中的鸣器。
③绳床:僧人食坐用的小床,以其式样出自西域,又称“胡床”。《南海归内法传一》载:“西方僧众将食之时,必须人人净洗手足,各别踞小床,高可七寸,方才一尺。藤绳织内,脚圆且轻,卑幼之流,小拈随事,双足蹋地,前置盘盂。”
④啜茗:品茶:偈:梵语“偈佗”的简称,即佛经中的颂词。多用三言、四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以至多言为句,每四句合为一偈。
同苗员外宿荐福寺僧舍①
[唐]李端
潘安秋兴动②,凉夜宿僧房。
倚杖云离月,垂帘竹有霜。
回风生远径③,落叶飒长廊④。
一与交亲会,空贻别后伤⑤。
【作者简介】
李端,字正己,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大历五年(770年)中进士,是著名的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历官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有诗三卷。
【注释】
①苗:一作“裴”。
②潘安:即西晋文学家潘岳(公元247-300年)。潘岳字安仁,曾任河阳令,官至给事黄门侍郎,其《秋兴赋》颇具盛名。本诗作者用潘岳来比喻自己和苗员外。
③生:一作“吹”。
④飒:象声词,此处指风吹落叶之声。
⑤贻:留。别后伤:离别后的伤感之情。
忆荐福寺南院
[唐]徐夤
忆昔长安落第春,佛宫南院独游频①。
灯前不动惟金像②,壁上曾题尽古人。
鶗鴂声中双阙雨③,牡丹花际六街尘④。
啼猿溪上将归去,合问升平诣秉钧⑤。
【作者简介】
徐夤,字昭梦,福建莆田人。唐昭宗时,曾官秘书省正字。
【注释】
①佛宫:指荐福寺。频:屡次。
②金像:殿上贴金的佛像。
③鶗鴂(ti jue提决):即杜鹃。双阙:古代宫殿、祠庙和陵墓前通常建起高台,台上起楼观,往往左右各一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,故名阙或双阙。
④六街: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。据《资治通鉴·唐睿宗景云元年》载:“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。”胡三省注:“长安城中,左右六街,金吾街使主之。”
⑤秉钧:喻执国政。钧为衡石,秉钧犹言持衡,谓国之轻重,皆出其手。一般往往指宰相的职务。《毛诗》曰:“秉国之钧,四方是维。”